推廣友善農業 雲林農民與鄉親座談

2017.10.30 | 08:57 AM    作者 │ 小耕    報導地點 │ 雲林縣 西螺鎮    瀏覽次數 │ 3,641 檢舉文章
左起為王瀚、程堅正、林晏良
由雲鄉產業發展籌備會的雲林在地青年在昨天(10/29)邀請到雲林縣友善農業推廣協會理事長王瀚以及食在很安全農場主人程堅正於西螺福興宮和鄉親分享他們推廣友善農業的經驗和理念。過程中由蜜田本舖創辦人林晏良不時向兩位提問,在問答的過程中把友善農業娓娓道來。

  • 推動友善農業需要團結

    「現在的農業一定要配合政府的政策才會能省很多力氣」王瀚舉例微生物肥料根菌最多能補助到二分之一,要密切的和公所農業課合作才能獲得有用的資源。「雲林沿海土地重金屬太多,農作物不能通過有機農業的檢驗標準,因此要推有機農業很困難」王瀚認為友善農業對於農作物檢驗的標準較寬,但在種植時一樣比照有機農業不使用合成化學物質(如化肥、農藥)、基因改造生物,是適合雲林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台灣土地破碎化,大部分的人只有一兩分地而已,面積太小」王瀚表示友善農業的推動應該要和更多的農民合作,團結起來一起申請補助,一起推動友善農業。「農業不要惡意競爭,要競合」,他也提到雲林縣友善農業推廣協會也很樂意和其他地方以及其他產業交流和合作。


  • 農業就是科技

    林晏良問到友善農業需要什麼樣的科技,王翰說「農業就是科技產業」,例如微生物可以改善土讓元素,讓土質變的肥沃,這樣就算不使用化學肥料,農作物依然能長成,他舉程堅正的火龍果田為例,因為微生物運用妥當,他的產量甚至還能高出其他人三四倍,也能將環境的衝擊減到最低。


    程堅正也提到農業的學問很深奧,「要懂得科技也要懂得種植的技術和細節」,他建議有心務農的年輕人先從基礎學起,像是虎科大的農民大學就是不錯的學習資源。他也感嘆現在大部分的農業技術改良場研發出新的農業技術後沾沾自喜的把技術轉移到國外,「我跟他說你不要臉,你拿了國家納稅人的錢研發出的技術,台灣農民都還沒用到就賣到國外,這根本就是盜用國產」。他說政府如果有心推動有機和友善農業就不應該只是喊口號,要讓農改場下鄉輔導,「有一定產量,農民才敢做」。程堅正表示他已經接觸農業四十幾年,有豐富的實作經驗,「我想把這麼多年的經驗分享給在地的農民,有了技術後農民付出較少的心力成本就可以讓產量加倍」。


    「程班長就像傳教士一樣志在傳道,不求回報」王瀚非常肯定程堅正的理念。「任何行業從零開始一定要有很大付出,像是上課,和人與社區互動學習」他說如果年輕人有心要投入農業他很鼓勵,「但要多學多努力」。他也提到現在網路上有很多資料可以參考,不過關於實際種植的經驗和需要注意的細節,真的需要實際接觸才學的到。

    程堅正也提到台灣的農民非常辛苦,是「弱勢團體」,他舉例當颱風來的時候產量減少,菜價提高,政府就進來打壓菜價,「這很不應該,農民好不容易等到價格不錯的能夠多賺一點錢,但價錢被壓下來了他們能賺什麼?而當菜價低到賣不出去的時候,政府卻對農民漠不關心。」他主張政府不應該干預,應該讓市場回歸自由競爭機制。


    最後林晏良提到現在他們正在籌備雲林產業發展協會,將來協會的發展主要有三個方向,第一是希望具有農業設計、推廣設計和銷售通路的知識的人加入,建立交流平台,農民可以透過這個平台取得所需資源;第二是發展在地產業,活絡當地經濟。第三是推動產業升級,他提到雲林本身就是農業生產大鎮,生產端絕對沒問題。「但生產過剩時我們要思考說要怎麼拿來做加工,將農產品商品化,再透過通路去協助上架販售」。他希望藉由協會能幫助雲林產業有更好發展。

文章贊助累積金額:NT$0

回應

我要贊助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新聞編號
1182
新聞標題
推廣友善農業 雲林農民與鄉親座談
記 者

贊助者資料填寫

姓 名
手 機
E-mail
贊助金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