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以助人為使命的臨床心理師林淑圓(下): 從台北回故鄉雲林創業的返鄉壯年
在台北從事臨床工作10多年的臨床心理師林淑圓,熱情招待著咖啡與花茶,向我們娓娓道來自己的開業故事。
人努力到一個程度後,如果沒有天賦就會卡住
回顧當年專科時期讀資工系,雖然會寫程式語言,但仍時常遇到瓶頸。她說,「我後來發現,人努力到一個程度後,如果沒有天賦就會卡住,順著直覺很重要。」順著對心理學書籍的喜愛,後來才決定轉換生涯方向,插班考上了中原大學心理系。「看不懂很挫折,常趴在書桌上哭。」不過也因為她的學科背景不同,加上比同學晚起步,最後是克服許多困難才考上心理師。
專業持續精進,培養其他專長
畢業後,林淑圓先後在長青醫院、仁濟療養院、八里療養院、北新醫院等精神醫療機構服務。民國90年心理師法通過後將考證資格標準提升至碩士程度,她持續學習,一邊兼職一邊攻讀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研究所。當時,她碰巧看到校內張貼的全球職涯發展師(GCDF)的課程推廣,一度掙扎於學費昂貴,後來在先生的支持下才完成全程訓練,也成為如今國內少數具講師資格的全球職涯發展師。
實踐助人工作,是一份責任
林淑圓回想過去的自己,看似積極能幹的氣燄,但自認個性迷糊,吃過不少悶虧,在職場上曾受到他人不公平或打壓的對待。她說,「或許自己不是最好,但我不去計較,只求當最配合的人。」她願意承接別人不想執行或臨時出包的工作,這樣的生存法則,反而讓自己更加成長。她說,「人生到達某一個階段後會問自己想要捍衛的價值是什麼?過去這五、六年來終於體會到助人工作是我的使命。」林淑圓思考生命的核心價值,想起服務過的精神病友隔了多年仍會記得自己的感動與愧疚,「憑什麼我們的人生在往前走,弱勢者卻原地不動、甚至倒退?我現在擁有的工作條件,其實都是從他們身上換來的,所以我們真的必須感激。」
一場夢,喚醒創業渴望
民國103年,林淑圓突然被一堆人邀約創業,有同學相約經營診療所、康復之家,有學生相約經營管顧公司。沒想到邀約的這些人後來都退場,自己反而受到影響,使得創業因子被誘發在心中騷動。從來沒想過會創業的她,有一天突然在睡夢中看到許多關於家人、朋友等人的畫面,夢裡,一個清楚的指令說「回雲林開康復之家。」夢醒後,半夜搖醒枕邊人告訴老公這個重大決定,意外得到老公的肯定與支持。就這樣104年1月的一場夢,成為回娘家創業的重要契機。
生涯是,甘於放棄、對未來好奇
回想起自己的生涯歷程,身為職涯發展師的林淑圓認為,生涯路徑最重要的事在於選擇。她說,「每個人來找我諮詢時,其實內心已經有很多選項,但不快樂多半是因為不懂得放棄,我的任務只是讓人更甘願而已。」談起過去的經驗,她從最喜愛創業家黎智英的故事中學習到冒險、勇於放棄的精神,她想,「人在豐衣足食的生活裡,總是會眺望山頭,我也不知道當我去創業時我的人生會怎麼樣?我純粹只是想要知道好奇而已。錢只是個工具,但錢卻是非常有能量的東西,人必須非常有能量才能駕馭,我還在學習。我的人生就像我在生涯講課中分享的,除了持續學習與累積經驗之外,也要保有好奇、彈性面對生活的不確定,才能把握住每一次的機緣。」林淑圓為自己的人生做了如此小結。
給年輕人的建議與祝福
採訪結束後,我們私心請林淑圓臨床心理師對年輕世代的我們提供一些建言。她分享,「沒有人知道自己的未來,但只要像心理學說的自我預言效應,相信什麼就去實踐,結果就會是我們想要的。年輕的時候不要害怕,硬著頭皮做,撐過就是經驗!要多元發展,多投資自己,不要怕花大錢,也別為了幾百、幾千、幾萬元跟人計較,給人家面子很重要,廣結善緣,你永遠不知道別人未來會如何影響你。」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