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政府預算
什麼是政府預算?
政府預算,是一種由行政首長批准、立法機關審核的法律文書,主要包括一定類型的國家收入和開支,收入和開支則是所有預算的核心內容。
許多政府的收入主要來自稅收,稱之為「國家消費、政府支出」其中包括基礎設施投資、研究經費,還有社會福利支付,比如失業補助或退休金……等等。
政府預算還須考量經濟、政治、科技……等因素。不像純粹的經濟預算,政府預算並不考慮將利益最大化的資源分配,而是以公共性與公益性為導向的編製模式,其因素皆反映在預算中的收入和支出結構。
106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重點整理
行政院日前通過主計總處編具的「106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暨附屬單位預算及綜計表」,將函請立法院審議。
106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歲出1兆9,980億元,歲入1兆8,457億元,歲入歲出差短1,523億元,較105年度減少13億元。106年度總預算案歲入歲出相較於105年度均有成長,整體而言有下列各項特色:
一、適度擴增歲出規模:
為因應國內外經濟情勢需要,106年歲出較105年度增加220億元,成長1.1%,主要用於公共建設、創新產業、教育、食安及長期照顧服務……等重點施政。
其中為維持經濟成長動能,強化偏鄉相關建設,公共建設編列1,869億元,較105年度成長3.1%,另科學技術有助於提升產業能力及產品附加價值,科技發展計畫編列1,062億元,創歷史新高,較105年度成長4%,均有助於厚植產業競爭力。
二、歲入成長金額及幅度高於歲出
106年度歲入較105年度增加233億元,成長1.3%,高於歲出增加數220億元及成長率1.1%。
三、歲入歲出差短下降
總預算案歲入歲出差短1,523億元,較105年度減少13億元,約減0.8%。
四、舉借債務金額及占歲出比率下降
總預算案舉借債務較105年度減少3億元,約減0.1%;又舉借債務占歲出11.3%,較105年度11.5%,減少0.2%。
五、累計債務未償餘額占前三年度名目國內生產毛額(GDP)平均數比例下降,且符合行政院宣示其增幅未超過前三年度名目國內生產毛額平均成長率之原則
106年底預計累計債務未償餘額為5兆6,170億元,占前三年度GDP平均數之33.9%,較105年度之34.1%,減少0.2%,其增幅2.79%亦未超過前三年度名目國內生產毛額平均成長率3.69%。
政府預算審議過程
預算程式主要由編製、審批、執行、審查以及決算構成,這些皆反應政府決策的重點。通過預算進行的公共支出管理,是促進政府資金及時籌集和有效使用的綜合過程。
一、預算編製:是預算過程中的第一階段
由政府主管機構根據已經確定的目標,運用預算編製技術,制定政府的收支計畫。預算編製要以較為準確的經濟、財政統計和預測為基礎,設計出計畫期間內政府預算的收支草案,提交立法機構審查。
二、預算審批
預算的審批需經國家的立法機構──立法院審查通過。預算草案經過立法機構審議,得到批准,就被賦予了法律效力。在預算的審批階段,由立法院對預算進行全面討論和最後的批准。
有些國家允許議會修改預算草案,有些國家則只允許提出修改意見或否決。我國的立法委員除特別預算外,僅能提出刪減案,而不能提出增加預算案。
三、預算的執行和審查
要保證政府預算的完整執行,就要在預算實施過程中做好一系列的組織、管理、協調工作。
從政府預算的執行過程上看,政府預算執行的任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府預算收入的執行。
(二)政府預算支出的執行。
(三)政府預算執行中的調整。
(四)政府預算執行中的分析檢查。
四、預算監督:主要由審計和監察機構進行
實行監督的機構有些隸屬於財政部,有些是財政部門以外的專門機構,例如有些國家是由「國會預算辦公室」、「聯邦審計署」……等執行監督工作。
這些專門機構作為一種預算的外部力量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些專門機構對國家最高權力機關負責,其工作人員受雇於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獨立於行政機構之外,不受政府管轄,只接受法律制約。
有的國家明確規定在這些機構中工作的人員享有司法獨立權,派往各行政機構就地監督檢查預算執行情況,如發現問題便報告主管機構,及時制止和糾正。
五、決算
政府決算是經法定程序批准的預算執行結果的會計報告,既是預算執行情況的總結,又是政府職能履行狀況的反映。
預算執行的結果是實現了預算平衡,還是支出大於收入地出現了赤字,只有通過政府決算才能準確地反映。亦即,預算的編製是預算管理的起點,預算的執行是預算管理的關鍵,決算是預算管理結果的最後、全面檢查。前一年度的決算報告也是立法委員在審議時的重要參考資料。
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審議流程圖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