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斷層研究發展,有助了解地震的可能發生。

2017.04.30 | 07:22 AM    作者 │ 老邱    報導地點 │ 臺東縣    瀏覽次數 │ 3,029 檢舉文章
花東縱谷地質特殊,是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碰撞接合之處,活動斷層多,地震也多,台東地牛故事館的示意圖。
記者:邱顯明
花東縱谷是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碰撞接合之處,斷層活動頻仍,常常發生地震;1951年十月二十一日到十一月二十六日,縱谷共發生十三次大地震,花東兩地災情慘重。大地震能預測嗎?成為地球人最關心的話題。
十幾年前,地球科學家以地震週期論,指稱東部可能再發生大地震;也有伯公廟貼出告示,預告有大地震發生,並教人如何趨吉避凶,結果什麽也沒發生。顯示地牛要不要翻身,很難預測,像颱風般發佈警報。就是有了科學儀器觀測,超級電腦判讀,預報颱風路線還是常常走岔,地震更不用說。
但地球科學家在台東縣池上活動斷層上,長期監測斷層活動有重大發現;中研究、地質所等官方單位在池上大坡國小、萬安等地以雷射測距儀、衛星定位系統做水平、垂直測量、潛變計測量,監測池上斷層活動情形,發現大地震發前三至四年間,斷層的潛移速度變慢。
2003年六月八日成功發生規模六點八地震,富里國小一面圍牆倒塌,研究人員發現,監測資料顯示,當地活動斷層原來每年潛移二到三公分,但大地震發生前三到四年,測得的潛移速度是每年一到二公分,顯示斷層潛移速度變慢。
常聴到氣象局地震預報人員說,這次地震是能量的正常釋放,不用擔心。預報人員說的能量,就是地震發生前醞釀的強度,能量不斷釋放,小地震很多,大地震反而比較不會發生。
而池上活動斷層在大地震前潛移速度變慢,就被地球科學家解釋為地層正在蓄積能量,一旦爆發就會發生規模較大的地震。池上和成功雖隔著海岸山脈,看起來很遠,其實兩地橫向距離很近。。
雖然學界認為,監測所得是非常珍貴的資料,但距地震預報還很遠很遠,頂多只能說,這種資料掌握,可做為許多防震方面參考,也讓學界對地震有更多的了解。



  • 官方研究單位在國外專家協助下,在台東池上裝設的潛變計外型。
  • 受到池上活動斷層潛移影響,台東池上鄉萬安的水井,地下的部份歪了。(邱顯明翻攝)
文章贊助累積金額:NT$0

回應

我要贊助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新聞編號
932
新聞標題
活動斷層研究發展,有助了解地震的可能發生。
記 者

贊助者資料填寫

姓 名
手 機
E-mail
贊助金額
取消